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陆川县扎实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信息发布者:hyyttf
    2017-10-27 14:01:44    来源:广西扶贫信息网   转载

    陆川县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足“精准”文章,下好“绣花”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

    调整“一帮一联”工作。陆川县按照自治区、玉林市的有关要求,全面梳理贫困户帮扶情况,对于帮扶责任过重或因工作变动无法继续开展帮扶工作的帮扶责任人,进行调整充实,使每位干部帮扶贫困户数原则上不超过5户,确保帮扶干部在能力范围内开展帮扶工作,贫困户得到有效帮扶。

    抓好“一户一册一卡”登记工作。实行“三重把关”制度:第一重是帮扶干部每月5日前要对上个月的收入进行填写核实把关;第二重是镇村干部每月10日前要收集完所有手册,并进行复核,帮扶单位主要领导每月对本单位帮扶联系贫困户的《帮扶手册》进行审核把关;第三重是镇主要领导每季度对本镇贫困户《帮扶手册》进行审核把关。在工作中发现未填写完整或下滑的指标,在第一时间报所在镇攻坚指挥部,核实填写,对下滑的指标分析原因,查找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扶持,防止继续滑落。

    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一方面,对贫困户、脱贫户的“八有一超”指标进行摸底。由帮扶干部按照2017年贫困户“八有一超”脱贫摘帽新标准对2016年脱贫的60670人的“八有一超”的情况进行再摸底。另一方面,对贫困村的“十一有一低于”的指标进行再摸底。由各镇组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攻坚分队长,按照贫困村“十一有一低于”的脱贫摘帽新标准进行摸底。

    压实各专责小组责任。对照各镇调查摸底出来的情况,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由各专责小组的常务副组长所在单位列出问题清单,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完成限时任务等情况,并上墙、实行滚动管理。各专责小组的常务副组长每月25日前将脱贫巩固工作的推进情况形成书面报告,经组长签字后上报县攻坚指挥部办公室,由县攻坚办汇总上报县委、县政府。

    增加农村合作组织资金引导。今年完成对全县67个贫困村村民合作社的累计投入不少于50万元(包括2016年投入的20万元),引导农村合作组织创业增收,努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和贫困户产业覆盖达60%以上的目标。

    提高产业覆盖率。制定“100%的贫困户都纳入合作社,100%的贫困户都有特色产业”的工作要求,由陆川县人民政府出台产业扶贫方案,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不断提高全县扶贫产业覆盖率。

    加快项目推进工作。全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高村屯道路硬化率,促进“村村通”向“村屯通”“屯屯通”延伸。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优先保障贫困家庭的危房改造指标,适当提高户均补助标准。进一步加强贫困村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建设,确保年内预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实现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全覆盖。大力开展“宜居乡村”建设,推进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工程,搞好村屯绿化美化。

    扎实推进移民搬迁工作。陆川县“十三五”期间移民搬迁任务为2210人,2016年已完成搬迁700人,剩下的1510人将在2017年全部完成搬迁。重新核实移民搬迁对象,加快推进搬迁安置房建设,确保2017年10月底前将房屋钥匙交到搬迁户手中,确保“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2017年已投入建设资金6300多万元,建设县城区安置点和珊罗安置点(二期)。目前,已有4个点完成房屋的建设。预计今年11月底前完成自治区下达的2017年搬迁任务。

    加强扶贫专职信息员队伍建设。各镇按3000名贫困人口配备一名信息员的标准,把信息员配足;67个贫困村、贫困人口5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按照各配备一名信息员的要求来配足信息员。实行每天对信息员进行考勤登记制度,确保信息员到岗到位。

    加强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管理。区、市、县三级部门单位共选派了67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第一书记,并且由第一书记担任驻村工作组长。一是落实各镇党委的直接管理责任。“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由镇党委进行日常管理,所有工作队员与乡镇干部同步管理。二是规范驻村工作队员日常管理。严格按照自治区、玉林市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驻村工作队员进行管理,创新制定工作队员“六个统一”管理办法、“三个一”管理制度,确保工作队员到职到位。三是强化组织部长夜访机制。建立健全县委组织部长夜访第一书记机制,每周利用两个晚上到贫困村夜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详细了解他们在村的工作、生活等情况,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收获,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出谋划策。

    实施帮扶工作全程纪实痕迹化。按照扶贫资料档案化、精细化、程序化的思路,建立精准扶贫工作“全程留痕、全程纪实”的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五个强化”工作机制,把扶贫档案管理工作贯穿于脱贫攻坚全过程,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痕迹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确保脱贫攻坚台账真实、准确、规范,杜绝了“数字脱贫”现象。加强镇村扶贫档案管理。按照全区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现场会的要求,各镇各村设立一间精准扶贫档案室,并落实一名管理员。镇、村严格按照自治区设计的区、市、县、乡、村、户六级档案目录清单,收集整理好脱贫攻坚档案台账,安排专门档案室存放,落实专职人员负责管理。

    加强数据清洗工作。各镇落实专人负责国办系统对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的数据、基本信息、各项指标进行全方位检查,自我加压,县攻坚办每周安排至少一项专门数据进行核准、清洗,并对各镇的数据进行抽查,每周一反馈给各镇,并及时整改,确保数据准确、真实。

    抓好就业和保障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结合实际,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凡申请政府扶持的涉农项目,都要推行“项目+贫困户”办法,优先使用贫困户劳动力,优先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或进入涉农企业就业,增加资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的沟通协调,了解用工需求,及时提供贫困劳动力的有关信息,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帮助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加大培训资金整合力度,加强部门协作,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深入推进“雨露计划”和贫困家庭“两后生”职业培训专项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大力开展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大行动,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培训计划,全面提升贫困群众劳动技能。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